南朝石刻是研究六朝历史、书法、绘画、宗教等方面的原始实物,早在二十世纪初就为中外学者所关注。比如瑞典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喜仁龙(Osvald Siren)在1925年就出版的《5至14世纪的中国雕刻》(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Fourteenth Century)对南朝石刻系统的介绍给西方;又如日本建筑学史学家关野贞和常盘大定于1920年到1928年5次到中国进行文化考察,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到南京,并对南朝石刻进行拍摄和测量,成果出版于《支那文化史迹》一书,影响了之后诸多日本学者对南朝石刻的研究,涌现出诸如长广敏雄、町田章、曾布川宽等一大批学者,形成诸多研究成果。再如朱希祖和朱偰父子于1934年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,先后十四次深入南京和丹阳进行实地的测量、拍摄,前后形成朱希祖先生的《六朝陵墓调查报告》和朱偰先生的《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》等著作。